7月17日,在中航工業通飛珠海基地,我國自主研制的“三個大飛機”之一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以下簡稱AG600)機身段完成對接,全面進入總裝階段,這是AG600研制進程中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標志著該機向2015年底前在珠海完成總裝邁出了關鍵一步。AG600是當今世界上在研的最大一款水陸兩棲飛機,是為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我國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種用途民用飛機,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對我國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具有重大意義。
AG600是國家立項的大型民用飛機項目,按照“主承制商-供應商”的“大協作”模式,充分調動中航工業集團公司乃至全國資源參與型號研制,聚集行業力量,開展項目研制工作。AG600作為大型特種飛機,對我國民機產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通過項目研制將有力促進通用航空產業的“大跨越”;同時,促進中航工業通飛有效融入區域發展經濟圈,實現中航工業與廣東省及珠海市政府的“大融合”。從型號研制啟動至今,相繼完成了初步設計評審和詳細設計評審,實現了氣水動布局、起落架布局等關鍵技術和眾多技術難點突破,2014年上半年進入工程制造階段。2014年12月29日,AG600首個大部件中機身在中航飛機西安分公司成功下架;2015年3月12日,AG600中央翼段大部件在中航飛機西安分公司下架;3月13日,由中航工業成飛民機及成飛承擔的機頭大部件在成都順利完成總裝下架;4月27日,AG600中后機身、后機身在中航飛機漢中分公司下架;7月5日,AG600發動機短艙及支架在中航通飛華北公司下架交付。
隨著AG600中機身、機頭、中后機身、后機身等大部件陸續運抵珠海,中航工業通飛作為責任主體全面進入研制攻堅狀態。5月14日,隨著機頭緩緩吊起、上架、柔性支撐定位器入點,成功完成AG600飛機機頭吊裝入位,順利打響了AG600飛機總裝研制第一槍。5月18日,開始AG600后機身吊裝入位工作,并進行了后機身與中機身的預對接,基本實現對合到位。5月22日上午,AG600中機身與機頭、中后機身成功對接到理論位置,為全機身對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5月29日下午,AG600全機身對接開鉚正式進行,經過裝配生產一線員工一周的努力,于6月5日晚完成了機頭與中機身船底對接鉚接。
自AG600飛機001架中機身吊裝上架以來,中航工業通飛群策群力,與各參研參制單位密切協作,經過歷時兩個多月的奮戰,克服了一系列的困難,先后攻克了機身三段調姿、中央翼對接調姿、翼身接頭孔精加工等難關,實現了AG600研制預期的階段目標,完成了機身三段調姿對接、起落架安裝、中央翼鉸孔安裝等工作,奠定了全面進入總裝的重要基礎。
自此,機體總長達39.3米的AG600機身正式對接完成。這標志著項目研制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為下一階段的全面總裝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根據計劃,2015年底前AG600飛機將完成總裝,2016年上半年實現首飛。
AG600飛機按照“水陸兩棲、一機多型、系列發展”的設計思路,采用單船身、懸臂上單翼布局及前三點可收放式起落架,選裝4臺渦槳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53.5噸,20秒內可一次汲水12噸。具有執行森林滅火、水上救援等多項特種任務能力,可根據用戶的需要加改裝必要的設備,滿足執行海洋環境監測、資源探測、客貨運輸等任務的需要。這款飛機的最大特點是既能在陸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可在水源與火場之間多次往返投水滅火,除水面低空搜索外,還可在水面停泊實施救援行動,水上應急救援一次可救護50名遇險人員。
在AG600研制中,中航工業各單位通力合作,中航工業通飛作為責任主體,中航工業特飛所/中航通飛研究院作為總設計師單位,中航通飛華南公司作為飛機主承制單位,統籌行業力量,開展飛機研制。其中中航工業成飛民機承擔機頭的制造,中航飛機西安分公司承擔中機身和機翼的制造,中航飛機漢中分公司承擔后機身和尾翼的制造,中航通飛華北公司承擔發動機短艙的制造,中航工業復材中心承擔碳纖維復合材料部件的制造,中航工業南方承擔發動機的研制工作,其余主要部件和系統也由中航工業所屬相關單位研制。
2014年11月,在第十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AG600獲得兩架意向訂單,目前AG600已取得了17架意向訂單,展現了良好的市場前景。主要是林業部門用于森林滅火,海洋局用于海洋監測、海上救援,海警用于海上維權執法,以及海洋測繪、遠海島礁人員和貨物運輸等。